《指南》读后感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指南》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指南》读后感1寒假期间,我细细翻看、品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一书,使我对各领域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
1、健康领域从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着重强调,一是幼儿积极、健康的身心状况不仅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二是身体动作和手的精细动作发展;三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2、语言领域从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强调语言领域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以及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
3、社会领域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着重强调了一是培养幼儿的交友愿望与交往能力;二是学习自尊?自主和自信;三是关心和尊重他人,逐步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4、科学领域从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方面,强调幼儿的科学学习应注重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5、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强调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食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
在初浅的阅读后,我不由自主地开始反思幼儿的一日活动,其实要求各个环节都应该是有教无痕的。从晨间活动、晨间谈话、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户内外游戏活动、离园活动等每一个活动环节的设计与组织都应该以幼儿学习和发展目标为依据,在合理的期望下进行适宜引导,这样才能使幼儿得到良好的发展。还让我更加明白了: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以上是我阅读《指南》以后的点滴理解和体会,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不断反思、实践,将《指南》的精神和经验落实到工作中,为孩子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更好的鼓励、引导和支持,和孩子共成长。
《指南》读后感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为深入贯彻教育规划纲要,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帮助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了解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全面提高科学保教水平,由教育部组织专家研究制定的。
而本书采用的是案例式解读,意在将《指南》与教育教学实践有机结合,与一线幼儿园教师的经验、体会、摸索融会贯通,通过呈现幼儿园教师实践中那些需要回应的现实问题和鲜活典型的案例,为一线幼儿园教师结合案例解读,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切实落实到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各个环节。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讲的最多的就是保教结合,“保在前,教在后”,也就是说孩子的安全在日常生活中位于首位。以前我们都存在一个误区,以为将一些在成人眼中自认为危险的人或事排除在孩子世界之外,就能保证孩子的安全,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往往会让孩子丧失独立性、探索性和创造性。可以说这样做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自从阅读第一章解读《指南》“健康”领域(三)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其中目标3: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书中从[国际视野]篇就例举了各国对幼儿教育安全的观点,同时借助案例及评析,让我们一线教师顿时茅塞顿开。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然而因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往往会被成人塞进保险箱,处处、时时护着孩子。而《指南》提出的“教育建议”和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1、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
要把危险的物品放到幼儿够不到的地方,使用安全插座等。不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或汽车里等。
2、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提醒幼儿紧随成人,不远离、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东西等等安全常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救和求救的方法。
知道自己的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遇到危险情况知道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
《指南》案例式解读一书对于我们一线教师的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安全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我们将时刻谨记,努力为幼儿提供健康安全的环境,确保每位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指南》读后感3利用空余时间细细地翻看、品读了一番,在浏览进程中对《指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熟悉的同时,总结了以下的一些心得体会:
《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学习与发展目标,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共32个目标。二是教育建议,根据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针对当前学前教育普遍存在的困惑和误区,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同时也指出了错误做法对幼儿终身发展的危害,为广大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指导,共87条教育建议。
《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实在不是马马虎虎的,有些语句固然意义相近,但是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具体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固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在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中,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点,感受和欣赏美”、“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留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榜样”等等,这些教育建议每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留意点,但这些建议却一点也不显得过剩或杂乱, ……此处隐藏7417个字……学方案提供依据。同时,让我明白了教学实施程序有了新的改变:呈现问题情境————学生尝试解决问题—————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探究解决问题————学生交流结果和过程,达成深层理解————促进知识的应用一整合。
《指南》读后感13感谢雷先生的再三推荐和督促,使我终于在端午假期的最后一个晚上看完了这本“银行螺丝钉”写的《指数基金投资指南》。全书共363页,我是将电子版打印出来了,很厚的一摞。真正集中用心看大概不过四五天的时间就读完了,平均每天三小时左右,基本是逐字逐句读完的。
有的地方通俗易懂,很快读过,有的地方略显艰涩,似懂非懂的啃完,没有消化好。作者就像一个和我差不多同龄,但明显很有投资经验但又不摆谱的朋友,坐在我对面,一点点由浅入深的讲给我听。
以下是读完之后的几点感受。最直接的感受:这部分我想说的是有点感性,但对具体操作也许没什么用的感受。
也就是,说了大概也没什么用,但是,不吐不快。
1.这本书读完之后,总是感觉是比较明朗的,基本掌握了指数基金的概念和分类,了解了定投和复利的魅力,学习了基本的定投方法,坚定了我的定投决心,初步建设了心理防线。
2.有一些经典语句,还是想记录下来。
“高筑墙(价格大大低于价值时买入),广积粮(在低估值区域不断定投积累股份),缓称王(定投时间越长,积累股票资产越多,到牛市收益也就越高)。”
“我相信,我终将富有。”
这两句话有点打鸡血的意思,其实不是我的本意,其他很多句子太长,有的比较专业,所以选择这两个有代表性的。一个代表方法,一个代表恒心。
3.作为一个本硕均为经济类学科的学生,很奇怪我对炒股以及理财一直以来并不感兴趣,大概内心对钱没有深刻的认识和渴望,一直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看看书,发发呆。
这次是真的触动了我,让我想去试试,主要是为了证明自己可以赚钱。
具体的落实:这本书里谈到的最关键的一个步骤,我认为也是最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当然不是写读后感。而是把具体操作步骤落实到纸面上,这一步真的至关重要。
一来,避免自己只是三分钟热度,然后过几天就把书忘光光,当初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二来,对抗自己的惰性和心理波动,也就是做到,反人性。读后感·根据书中的方法,我会制定《定投计划表》和《定投记录表》,这个写完文章就去做。明天发到公号里,以示决心,也欢迎监督。然后参照公众号的估值表,每周二固定定投一定金额。
下一步计划:
1.按照纸面计划执行。
2.关注“银行螺丝钉”的公号,研读分析文章。
3.对该书进行二次阅读,尤其针对价值分析和计算指标部分,力求掌握。
《指南》读后感14这是一篇由福建省转发的教育部关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的指南》的文章,文章中有对于3-6岁儿童的发展观进行很详细的分析,包括很多的建议,我想对于幼儿教师生涯会有很大的帮助。
《指南》主要从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和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一、健康
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在这个健康里面主要提到的是关于幼儿的身体、情绪、心理、自理以及安全知识。我想现在都是属于独生子女家庭,家长的重视应该都是很强的。但也由于是独生子女,有的家庭会出现宠溺,部分幼儿都会出现挑食、厌食、自理能力弱、容易自我为中心、以及性格不好等方面的负面情况,一般到了幼儿园老师在这几个方面也都会进行引导、加强,也许幼儿在学校就表现的很独立或者吃饭很快、很听话等,但是到了家里就不一样了。有部分家长也会跟老师讨论幼儿在校园跟在家里是两面性,在家都不听话,家长想让教师在园教育,但这些其实都是短暂性的,如果要幼儿在校园以及家里都保持一致的话,其实是需要家长与老师的相互引导的。
在健康里面提到的户外活动,现在很多的独生子女都是有着很多的理由不让幼儿参加户外活动,怕感冒、怕跑、怕咳嗽或者说怕摔倒,其实户外活动不仅是让幼儿增强免疫力还让幼儿多一些交往方面的加强。
二、语言
语言里面主要就分为听、说、写、画。幼儿在不同年龄段都有他不同的发展方像,就像我们一篇教案,在小班和中班,教案目标就要有差距,每个年龄段需要知道的、会做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这些都要看老师平时的引导,还有礼貌用语的养成,教师及时的引导对幼儿的语言发展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社会
幼儿的性格一般分为两种,内向和外向。他们的差别在与会交往跟不会交往,想交流跟不想交流,一般在这个年龄段,这两种性格是很容易形成的,这需要教师的注意以及引导,发现并解决
《指南》读后感15最近这段时间在网上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我受益匪浅,《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从各个年龄段,各个领域如何引导孩子,培养孩子,以及影响孩子说的都很彻底,从各个方面都对老师的工作有很好的引导性作用,也有很强的指向性,让我们年轻的老师知道如何从每个细节上去看待每个领域的教学问题,以及从各个方面了解孩子,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我学习到了幼师应该认清的一个工作重点就是:“一切活动的开展都要以幼儿为主体”。以下是我个人对于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一些心得体会: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幼儿的幼儿的学习生活和健康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每个领域有学习和发展目标、教学建议两部分组成。学习和发展目标针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的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发展到什么水平都说的很具体。使得我知道如何更好的开展平时的工作以及对孩子的观察引导。
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其实让我最有感触的是,幼儿学习和未来发展的一个质量,未来孩子的发展好与坏,对于孩子的现在学习教育是很有影响的。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我深刻体会到了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作为老师,我们的教学目标很多时候都集中体现在教学活动中,而在教学活动中我们看重的是教学目的的达成、幼儿的参与度、掌握知识的学习程度等等。在学习了这次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后,我经常想,也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我总感觉,在教学上给孩子们的不单单是教学内容本身,还有很多对孩子发展的延伸教育,我想这就是学习的态度,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无形有形的影响孩子。现在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我更加明白,我们作为老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指导老师如何帮助孩子发展。
作为一名年轻的老师,我想,我应该要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育精神记在心里,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以孩子为中心,培养孩子。学习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能让我更加完善自己的理论知识,也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挑战自己的教学思路,以更好的工作来引导孩子的健康成长。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