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作文9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端午节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节作文1今天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一大早起床,妈妈就问我:“端午节到了,你想吃什么呀?”我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吃妈妈包的粽子啦!”妈妈笑着用手点了一下我的鼻子,高兴地说:“你这个小馋猫,永远也忘不了妈妈的粽子。”是啊,一想起妈妈包的粽子,我就直流口水。
每年一到端午节的时候,妈妈就要买来新鲜的竹叶,因为用竹叶包粽子有一种特殊的清香。妈妈把竹叶放到一个大锅里煮一会,拿出来凉了以后,就可以包粽子了。妈妈把两片大大的竹叶对着放,一片正、一片反,再把两片竹叶卷成一个圆锥体,在里面放上糯米,然后把露在上面的竹叶往下面一折,就包出一个有棱有角、上大下尖、模样可爱的粽子来。每次我都缠着妈妈教我包粽子,但不知为什么,我包的总是没有妈妈包的那么好看。
妈妈包的粽子不仅好看,更好吃。妈妈有时在馅里放一些火腿、有时放一些绿豆沙、有时放几个大枣,口味各不相同。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高压锅里煮上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端上桌子了。鼻子一闻,那带着浓浓糯米香与淡淡竹叶香的气味,简直沁人肺腑。嘴巴一尝,甜得清淡不腻,咸得香浓可口,简直令人大饱口福。啊,妈妈的粽子,总是这么香喷喷、让人垂涎欲滴、过口不忘。难怪妈妈说,我这个小馋猫永远忘不了她包的粽子。其实,端午节让我忘不了的又何止是妈妈的粽子,更有那纪念屈原的传统故事。
端午节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关于端午节的由来,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学识非常渊博,他怀才不遇,遭奸人陷害,被流放他乡。在凄惨的流放途中,他听到楚国被敌人占领的消息,十分悲愤。五月初五这天,他来到汨罗江边,想到自己的凄惨遭遇,想到祖国被敌人侵占,悲伤之情难以抑制,终于跳进了汨罗江。人们为了纪念他,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希望鱼儿不要伤害屈原的身体,这就是瑞午节包粽子的由来。据说楚国人因为不舍屈原死去,争先恐后划船追赶,希望寻觅到他的踪迹,这也就是龙舟竞渡之起源。听了这些,你终于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包粽子、划龙舟了吧?端午节还有很多其他的习俗,如把艾叶菖蒲插在门上,用以避邪驱瘟。有的地方,还有吃“五黄”的习俗,端午节那天要吃雄黄酒、黄豆、黄瓜、黄鱼、咸鸭蛋黄。端午节的这些习俗经过两千多年的流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每一个中国人,不论他身在中国或在海外,一到端午节这天都忘不了这些传统习俗。今年的端午节我认真观看了中央四台的电视报道,看到多个国家的海外华侨华人也在过端午节,我感到这些传统习俗已经成为维系海外华侨、华人的根和魂,无论他们走多远、无论他们还会不会说中国话,但他们依然维系着这些传统的民族精神,表明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此时,我的耳边回响起一首歌:“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不管身在何处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在我的身上烙上中国印……”
在我的心中,端午节不仅是一个吃粽子、划龙舟,有着丰富活动内容的传统节日,更是一个维系中华民族根和魂、深深烙上中国印的民族节日。我爱端午节。
端午节作文2“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小时候我最爱唱这首儿歌,因为每次唱这首歌的时候就又有的吃,又有的玩啦!
端午的前一天,家家都忙着包粽子,我家也不例外。这一天,奶奶是大忙人,我是小忙人。因为奶奶包粽子的手艺最好,而我是奶奶的心头肉,自然要在一边帮忙喽。每次奶奶包粽子的时候总是左手拿着粽叶,先把粽叶卷成一个空心的锥体,然后用右手抓米,放进空心的锥体里,直到装满为止。接着奶奶用粽叶紧紧裹住锥体。最后再用一根蓑草把粽叶紧紧扎住。我呢,就在一旁“指挥”——这个粽子包果脯的,那个粽子包咸肉的……奶奶呢,就笑眯眯地照我说的做。等奶奶包好了粽子,我就三个、五个、十个地把那些小巧玲珑的粽子连成串……可惜每次不等奶奶把粽子包完,我就趴在凳子上睡着了。第二天早上,爷爷总会早早叫我起床,让我和他一起从田埂上砍来艾叶插在门窗上,说是可以驱蚊,还能辟邪。
早餐当然是粽子。吃粽子的时候,我喜欢用筷子插在粽子上,然后蘸上白糖。哇,香喷喷的粽子可好吃啦,我一口气能吃掉好几个呢!除了粽子,桌上还会有咸鸭蛋、鲜鸡蛋和妈妈从超市里买来的绿豆糕,足够我们一家吃个痛快!
吃完早餐,奶奶总是会用红、黄、蓝、白、黑五色丝线缠在我的手腕上,还要我佩戴上她亲手缝制的五颜六色的香囊,才许出门。
午餐也很丰盛。除了荤菜,还少不了这几样菜:糖拌西红柿、炒苋菜、凉拌胡萝卜、烧海虾和红红的西瓜。妈妈说这是“五红”。
我喜欢端午还因为爷爷的肚子里有说不完的关于端午的有趣故事。从战国时吴国大将伍子胥被掘墓鞭尸到越王勾践演习水师;从东汉时期的烈女曹娥到楚国的爱国诗人屈原……爷爷真不愧是当教师的,他说盼星星,盼月亮,端午节终于到了,一家人摩拳擦掌忙活起包粽子。前一天早上,妈妈和奶奶把泡好的糯米拿出来,洗好粽子叶,准备开始包粽子。
我从来没包过粽子,于是对妈妈说:妈妈,我不会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教我啊?妈妈说:行,包粽子挺好学的,但是刚开始包很困难,你得耐心点儿。首先,将两片竹叶叠起来,折叠成漏斗形状。注意,卷的时候要尽量地紧,否则煮的时候会漏米。我跟着妈妈做,把粽子叶叠成一个漏斗。
然后放入糯米,但是不要放得太满。如果喜欢吃红粽子,可以在里面放一两颗小红枣。
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点水,然后将余下的粽子叶盖在漏斗的大口上,现在粽子变成了一个三角锥形,再用剩下的粽子叶把粽子裹紧。最后用绳子或马兰叶把粽子绑紧。这一步非常关键,说着简单,做起来难。小小的粽子叶很调皮,就是不听我的话,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紧时,里头总是有米漏出来,气得我哇哇大叫,最后在妈妈的指导下,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包好了一个粽子。尽管形状看起来不是很美观,但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个了。
下一步,开始煮粽子了。先把粽子整齐地摆在锅里,把锅帘压在粽子上面,再往锅帘上放一盆水。最后把水顺着锅边倒进去,大火煮40分钟,香喷喷的粽子就出锅了。
到了端午节这天早上,妈妈给我系上了五彩线,还嘱咐我不要随便折断或丢弃,只能在端午节后第一场雨时才能扔掉。妈妈还告诉我了五彩线的来历,它象征着五色龙,可以降伏鬼怪,带走一切疾病。我们还在门口插上艾草,挂上纸葫芦,家里充满了节日的气氛。
早上忙完这些以后,今天的主角粽子,终于登场了!白白的粽子蘸上白糖,真是又香又甜,又软又黏,好吃极了。
端午节作文3又 ……此处隐藏5759个字……包的那样,反而把糯米洒了一地。我气地把粽叶丢在地上。妈妈说道:“做事不能做一半就跑了,要慢慢来,首先要把粽叶绕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然后把糯米放进去。”我按照妈妈说是那样做,包成第一个粽子我很高兴的说我会包粽子了啊,后来连续包了好几个。这时,妈妈边说边包地说:“在我们老家过端午节要插艾叶草、叶菖蒲、赛龙舟、饮雄黄酒等习俗。”包好了粽子,我们就煮起来了。过了半个多钟粽子也煮熟了,妈妈就拿给我吃,哇!真香,好好吃哦,这是我们包的粽子,不油也不腻。”几分钟过去了,一吊粽子被我们吃完了。
哇!今天过得真快,让我明白了很多知识,也知道了许多民间风俗,让我感到很开心很快乐地过完这个端午节。
端午节作文8一个人孤身在外飘泊了好多年,始终不能忘记家乡的味道,虽然不知道家乡现在是什么样子,但那里的山山水水时常在梦里跳跃着出来,让一个又一个孤寂的夜晚伴着家乡的温馨再次睡去。梦里一片蓝天,还有家乡清清的河,河边那些茂密的芦苇,那些和芦苇叶有关的故事。这个故事来自于端午,来自于对母亲的思念,来自于对家乡难以忘怀的情结,异乡人在失意的时候总是怀念他的故乡,其实还是有太多人在得意的时候依然深深的爱着他的故乡,一切的一切,也许源自内心处深深的某种眷恋。
我的故乡在一片贫瘠的土地上,一年四季飞舞着漫天的风沙,最美丽的时节莫过于端午前后,一群一群的燕子呢喃着从遥远的天际像梦一样飞来,落在那些或高或低的树林子里,欢快的寻找往日的旧巢,燕子是很恋旧的,每一年的这个时候总是会翩翩的赴了来年的旧约,袅袅而来,寻找那些往日的相思和缠绵。就像某些事物总是在某一个时刻悄悄地来临,袭击你柔软而又温软的心,让你幸福的疼痛,这是异乡人的话,啊,异乡人……我也只是一个飘泊异乡的人,总是在某一些时刻怀念我的故乡。
时间就在我打盹的一瞬间悄悄地过去了好多年,阔别了家乡好多年,始终不敢忆起,害怕触及了心扉最深处的疼。但是,有些疼痛你怎能躲避,它也许就在那一霎席卷你脆弱的城池,令你潸然泪下。
这个季节是一个多雨的季节,雨丝缠绵着像一个又一个相思的结,把我牢牢地系在里面,幸福而又甜蜜略带忧伤,我总是在想着家乡的杨梅,还有家乡的苇叶,还有母亲包的粽子。
母亲包的粽子在我的'记忆里总是那么的难看,就算在那些物质及其匮乏的年代我都不愿意去咬它一口,甚至,连多看一眼我都不大愿意。母亲只是哄着我,多吃一口,再多吃一口,于是,我便像小鸟一样张开大大的嘴巴,等待着母亲喂食的样子,吃完后,母亲总是轻轻地拍着我的头,一脸幸福的样子,我就在那种贫困而又幸福的日子里长大。
总是不知道白驹过隙是什么概念,岁月匆匆的流走,母亲便是七十多了,不是那种不经意间霜染了青丝,而是满头的银发,母亲,您垂老矣,只是,为什么,我竟然觉得我还没有长大。
每一个人都有着故乡的情结,一种思乡的病,只是现在的我不知道是思念家乡的山水,还是家乡的人,抑或是儿时的玩伴,这一切都已离我远去。只是在梦里,母亲的颜容有着永远不曾老去的青春,亦如那采薇的女子在夕阳下芦苇荡里温软的回音。
转眼便是好多年没有吃过家乡的粽子了,也没闻到过粽叶的那种幽香,家乡的粽叶是有着淡淡的如竹子一样的香味儿,很淡,很淡,只有在你凝神静气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它的那种回味余长,甚至是山水之间的氤氲,还有那种爱的祥和飘渺着荡气回肠。
这个季节,母亲的粽子便是会如约而来,像极了梁间的燕,如期而至,那个时候,我便不知道是过节,只是知道在某一个时分有那么些温软的令人腻味的粽子摆上我们的桌子。
不经意间,我已悄悄长大,也许早就忘掉粽子的模样。思念总是在某个深处泛滥成灾,当我在异乡漂流的时候,拖着疲惫的身躯正欲躺下,快递公司送来一个大大的包裹,我小心的撕开包裹,一大包的粽子裹着红头绳安静的躺在那里,正如幼年时的襁褓中穿着红肚兜的我,包裹里有一封信件,一看笔迹就知道是母亲的亲笔信,拆开信件,打头两句便是“我儿,粽子收到了吗……”
顷刻间泪如雨下,朦胧的泪眼里我似乎看到母亲在一盏昏暗的煤油灯下,安静的一个一个的包着粽子,一个,又一个……
端午节作文9对过节的兴趣越来越淡了。春节便春节,在冰箱里多放些东西,坚持几天不去菜市场而已。中秋便中秋,买来月饼不吃,做做样子罢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飘越浓的时候,我们刚好学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鸭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语言,侃侃而谈中流露出对故乡跟儿时生活的眷恋,这种情愫抓紧了我,让我深深的陷进了对家乡的怀恋之中。
家乡的端午节是有很多讲究的。包粽子,粽叶有要求,新鲜的芦苇叶,碧绿碧绿的,或者是槲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蜜枣,花生仁,葡萄干,早已泡好,勤劳的女主人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丝线层层缠绕,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爱用火炉,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能焖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孩子们一起床,揭开锅,是热腾腾的粽子,屋子里,院子里顿时弥漫着芦苇叶跟粽子的香气。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煮熟的大蒜,鸡蛋。这几种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是享受了,扁圆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红色的椭圆的鸡蛋,碧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从颜色的搭配到形状的组合,煞是好看。熏艾蒿,我们这里离山远,艾蒿是从集市上买的,在端午节这天挂在门楣上,过几天干透了,取一两只在屋子里点燃熏一下,至于熏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说是熏蚊子的,我想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蜈蚣,蝎子什么的,大概类似其他地方的熏五毒吧。带香包,鲜艳的布料做成各种形状的饰物,里面放上香料,成了孩子们心爱的饰物,挂在脖子上不时的嗅一下。系五色线,手腕脚腕要带。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黎明时分却去田野里拔“圣草”了。这里说的圣草,加引号,是我实在想不出当时大人们怎样说的。
长辈告诉我们,月宫里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捣药,这些药是要在端午节前夜,洒在各种草木上,河水里。在端午这天太阳没出来之前,这些药还停留在草上,如果这时拔回来,熬制成水,用这水来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当然非常相信,天蒙蒙亮,我们呼朋引伴的出发了,向着蒙着神秘面纱的田野,我们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农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气凉凉的,清爽滋润,周围静悄悄的,你无意的一台眼,许逢上邻家来挖野草的孩子。相视一笑里,多少欢悦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这一天提前被惊醒了,这茁壮的青草上,露珠还在转动,我们需要的草是有讲究的,如猫猫眼,一摸眼红的这种草,今天不怕它,采。还有车前草,节节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采回家,这样这些神秘的药才会有效啊。慌慌张张的回家去,抬头看看天空,战胜了太阳般的自豪。现在想来,还觉得这种神秘如格林童话中的哪一篇,太阳一出,万物回复原貌的神秘。
又要端午节了,谁还会去野地挖草呢,给孩子洗澡,有专门的沐浴露了,粽子懒得包了,吃不了几个,干嘛哪么费劲,买几个好了嘛。可是,在种种过程里藏着的细心,乐趣,买些可以了吗?在能亲自做的时候,不要买了吧,因为一个简单的“买”字,让我们失去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啊。
文档为doc格式